close
bubble

  人類就是學不乖!泡沫危機不是意外,是常態

  無論是高高在上的銀行或一般消費者,人們總會相信
  「只會漲價不會跌價」
這個明顯可疑的信念。

  於是,似曾相識的泡沫危機一再發生。

 

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相信只會漲價不會跌價!

在當地投機者的哄抬下,鬱金香價格上漲到天價水準,投機交易演變成全民運動。最後造成賣方大量拋售,群眾恐慌使鬱金香價格崩跌,經濟強國何蘭逐漸步向衰弱。

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泡沫──相信公司利潤有無限增長空間!

當時南海公司在英國政府的授權下壟斷了對西班牙的貿易權,對外鼓吹期利潤的高速增長,從而引發了對南海股票的空前熱潮,由於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其股價迅速下跌,如同泡沫那樣快速膨脹又快速破滅。

1825年第一次全球經濟危機──相信需求永遠不會減退!

英國大量購買南美公債,創造出南美市場驚人的需求泡沫,英國企業積極擴張,需求降低之後,泡沫破滅。最後英國無數銀行和企業倒閉,信用幾乎完全停擺。之後約每10年又發生4次此類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經濟危機。

1907年美國銀行危機──相信資產不會跌價!

美國股票與房地產投機熱潮瓦解,又因銀行流動性不佳,讓恐慌開始擴散,擠兌風波就此蔓延到全美國。最後由美國銀行家J.P. Morgan出面與銀行家們達成協議,組只擠兌的情況蔓延。這次危機促使美國成立聯準會。

1929~1933年大蕭條──相信經濟不會衰退!

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信心十足,炫耀式消費逐漸吹出經濟大泡沫,隨著股市崩盤,泡沫破滅,引發嚴重流動性緊縮,演變為經濟大蕭條。最後造成了美國建國後最嚴重的經濟蕭條。失業率竄升至24.9%,9千多家銀行暫停營業或倒閉,甚至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1986~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相信房地產和股市會無限上漲!

日本在80年代廣場協議後所引發的泡沫經濟,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大幅投機炒作上長達四年。泡沫破滅後是會的恐慌心理產生了消費和投資緊縮的加乘效應。這4年暴起暴落的經濟大洗牌也轉移了全日本社會的大筆財富到少數銀家手中,而多數的輸家和高點買屋的一般家庭則成為背債者,也出現了所謂“失落的十年”一直到現在。

2000年的網路泡沫──相信網路科技的本夢比!

當時重大的技術革新“網際網路”,引導人們預期高成長時代來臨,吸引投資人爭相介入,進而引發泡沫的生成。最後許多相關個股重挫8成以上,成千上萬的網路公司倒閉,慘況波及全球,隨後陷入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之中。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相信房價永遠不跌!

次級房貸違約率遽增,其所衍生的證券價也跟著崩跌,使用高槓桿的金融機構承受巨大損失,經濟陷入信用緊縮窘境。最後貝爾斯登及雷曼兄弟接連倒閉,恐慌情緒瞬間擴散,金融體系陷入危機,全球股市像自由落體般重挫。

201X 年──未知的泡沫?

歷史上的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也就是人性的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如果人性的貪婪沒有改變,我們將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泡沫經濟的輪迴中。 

 


 

 思維樂見解

  從歷史上多次的泡沫經濟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個共同現象:人們相信市場的繁榮不會停止。正如同「泡沫」的本義,泡沫在破掉之前會不斷增大,是如此的美麗與不真實,偏偏人們總是要等到親眼看見破沫破掉,幻影成空才大夢初醒。 

  所謂「小富由己,大富由天」,「富貴險中求」,若真要細數古往今來的成功致富者:昔日王永慶抓住了臺灣發展石化工業的契機;蔡萬霖從一介菜販變身成為地產保險大亨;李嘉誠從錶帶售貨業變成今日大中華區首富。除了它們本身的天份與努力,還不得不承認真是「時勢造英雄」啊!其實在人類歷史發展中,每一次的泡沫經濟最後都會造就一批新富豪,同時產生一大群新貧者,因為每一次的泡沫經濟最後都會產生一次財富的大移轉,通常又都是大部分人的錢移轉到少部分的人手中。為什麼總是屢試不爽呢?因為泡沫經濟的成因終究要歸結給人性的貪婪,而能從泡沫經濟中保持理性並運用智慧在關鍵出手的人,則會成為每次泡沫經濟的最大受益者。可見古人說「富貴險中求」,自是有它的道理存在。如何在今日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中成為贏家並全身而退,實屬不易,「資質」、「努力」、「時機」還真是缺一不可啊。

 

- 歡迎引用本文章,引用時請註明出處,此文章版權屬思維樂所有 -

- 買賣白銀一點也不難!投資銀幣。銀條的最佳通路請找思維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lvera 的頭像
    Silvera

    思維樂

    Silve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